找到相关内容186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三法中的「所知」與「所識」之研究(2)

    ,但是關於其前後的順序沒有一致,《品類足 論》(38)卷第一所列舉的順序是「法智、類智、他心智、世俗智 、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、盡智、無生智」。雖然《俱舍論》 (39)卷第26所列舉的順序與前述《瑜伽論》相同;但是在《瑜伽 論》卷第81(40)所列舉的順序是:「苦智、集智、滅智、道智、 法智、種類智、他心智、世俗智、盡智、無生智」。如此,不但 早期的一切有部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22346886.html
  • 开悟

    或苦(逼迫性)、或无我(无永恒性、无实质性),若因缘不成熟(或波罗蜜不具足),或曾有发菩萨愿者,则顶多只能修到第十一观智(行舍智)。若因缘成熟,则心转向取涅槃为对象,初次修到第十四观智(道智),则是...

    明法比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2252516.html
  • “三谛圆融”与中道观

    指体悟中道的智慧,达到无所不知的最高智慧。此三种智慧,“可于一心中得 ”,不是互相排斥、互不相涉,而是彼此涵摄,具于一心,故为“一心三智”。 “三智”之说,最初出自《摩诃般若经》。经云:“欲以道智具...

    唐明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2656003.html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一课

    ,那就全部拒之门外了。其实这就像《现观庄严论》中所讲的道智,虽然它是菩萨的智慧,而声闻缘觉也可部分了达,凡夫也可生起信心并进行相应的闻思修行。但这些都是佛陀的加持,故大家皆应感恩佛陀。 颂词...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[1]现观八事:遍智、道智、基智、正等加行、顶加行、次第加行、刹那加行、法身。 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16223695462.html
  • 阿罗汉的足迹(二)

    清净”开始,而后是“三随观智”、“十直观智”、“四道智”、“四圣果”、“十九观察智”(译按:参见《清净道论》第二十一章、第二十二章)。  在此处,我们说明了五根是如何共同发生的。  现在则是阐述每一根...配备,只有这样子,他们才能完成他们的工作。  同样的,在佛法中,为了证得“道智”(四向)、“果智”(四果),修习“禅定”与“直观”的工具包括了“修习信”、“修习精进”、“修习念”、“修习定”、“修习慧”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81142069.html
  • 印顺大师著:中观今论(4)

    ,依此说一切智、道种智、一切种智的三智,一念顿了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即是圆观圆证。考‘智度论’卷二十七原文,不是三智一心中得 ,是“一切智一心中得”。“道智是行相”,以道智得一切智一切种智,所以智 论的“一切智”,指二智而非三智。二智如在菩萨位中,即道智,道种智;佛果一心中得,是一切智,一切种智。三智一心中得,或二智一心中得,姑且不谈,总之是圆证的。一心中得,龙树菩萨引述的解释,可有三说:一、一心,...

    印顺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2044158.html
  • 《清净道论》的修观次第与顿现观

    「习行」(vaTTati扭转、实行)。  随顺智有前分与后分的随顺,它前随顺八智,后随顺道智(三十七菩提分法)。随顺智是以诸行(有为法)为所缘的最终,而后从「种姓智」(gotrabhU-JANa)开始...(五)智见清净(JANadassana-visuddhi)  须陀洹道、斯陀含道、阿那含道、阿罗汉道的四道智为为「智见清净」。转入于道智之前的「种姓智」,它既非行道智见清净,也不是智见清净所属的范围,...

    释开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0749477.html
  • 趣向涅槃的唯一道路

    时候,我们就会证到道智,在某个道智,断某种烦恼,我们如何在不同的层次,断不同的烦恼。在《大念处经》有讲到什么智断什么烦恼,在《清净道论》也讲到这一点。  在此做个简短的结论:就是《大念处经》跟《清净道论...下定决心不再犯这个戒,此刻戒就再次清净了。  问5:曾犯根本大戒的人,深切忏悔后,精进修行,今生有望证到道智、果智吗?  答:根据南传佛教的教法,犯了(五逆重罪的)杀父、母、阿罗汉这三者中的一种,在...

    帕奥禅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3752416.html
  • 从《七十七智经》看“法住智”之意义

    因亦四智摄,谓:法、类、世俗、道智。”  问:若尔,何故作如是说:“遍知此是无常、有为、思所作、从缘生、尽法、减法、离法、灭法。”无漏岂得名离法耶?  答:  (1)此中但应作如是说:“遍知此是无常、...卷110(大正27,572b)的说明来分析。在论中,针对《须深经》提出看法的,共有五家,说法如下表所示:  法住智  涅槃智  第一家  知集智  知灭智  第二家  知苦、集智  知灭、道智  第三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554817.html
  • 《入行论》讲记(二十七)

    望尘莫及。 不管是在佛陀时代,还是其他时候,相续中有了傲慢是非常可怕的,如果有了傲慢,根本不可能生起真正的道智。《现观庄严论》中说:由于傲慢的缘故,菩萨的道智在天人相续中无法生起,于是佛陀身体发光,...

    著:无著菩萨 译讲:索达吉堪布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12/1321406858.html